【第七屆精銳藝術節】

包浩斯的日常

生活裡逐漸展開的藝術

策展人

汪文琦

  • 『柏林藝術大學—建築學』博士、碩士
  • 『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指導教授
  • 出版德文專著《Chen-kuan Lee und der Chinesische Werkbund: mit Hugo Häring und Hans Scharoun》(柏林,2010)

兩年來,世界各地有許許多多紀念「包浩斯」一百週年的活動。所謂的包浩斯=Bauhaus, 其實是當時一個新造的德文字,是動詞,意指:大家一起來建造房子吧!

沒錯,房子從無到有、到人們安居、到綠樹成蔭,無時無刻都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合作與參與,需要汗水、淚水與歡笑的澆灌。於是,包浩斯要大家一起來吧:馳騁想像力於生活的大草原,為生活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此後,包浩斯的教育方法以及生活想像,影響了全世界的藝術與設計領域。

杜昭賢

  • 都市藝術工作室、加力畫廊、B.B.ART 創辦人/總監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碩士

我們將塑造一場具趣味性、自由且愉快生活的展覽,讓觀眾能潛移默化的有所學習。透過展覽傳達包浩斯的基本精神外,同時呼應精銳建設一直以來實踐生活美學的概念。

展場設計

曾瑋

《藝術家訪談》曾瑋

包浩斯的劇場重視演員和劇場空間之的互動關係。以知名的《三人芭蕾》》為例;編劇兼導演的Oskar Schlemmer使演員打破身體固有的標準型態,呈現幾何圖案的形狀。三位舞者同時被分配到一種基色(即紅、黃、藍),以及一種節奏,在精心設計的固定舞步下,這些人物探索了各種不同的舞台組合。

在本案中我們將精銳建設的展覽空間視為舞台;重新分析其幾何組構(正方形、圓形與柱列),將空間中既有的物件( 前台、接待櫃檯、樓梯與圓柱)與我方邀展的藝術品視為舞者;每個作品均各自有其展出的姿態;合在一起亦可重新定義既有的展覽空間。

『包浩斯的日常』展出平面圖

藝術家與作品

范姜明道

范姜明道為開拓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藝術家,曾參加1997年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以前衛的創作概念與詩意氛圍的表現震驚國際藝壇,並對台灣的藝術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與衝擊。

「Art in drawing」系列作品中,藝術家想著植物花草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就已經把看見自然的符號變成裝飾,盤子、桌子是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碰觸的,你所常見看到家裡的物件擺設在藝術家的腦海裡變成另種影像,把影像固定下來,變成一個結構、一個構圖。圍繞在生活軌跡中的事物,才是藝術實踐重要的核心。

《藝術家訪談》范姜明道

徐瑞憲

每一種材料都是一種生命的演進,所以習慣用生命的角度去看待物質。從小便經常跟著母親做資源回收工作的徐瑞憲,在這過程中,無形間開啟了他對世界萬物的想像與反思。從雕塑、西畫,乃至遠赴法國修習造型藝術,這些都化為一個個細胞,慢慢建構出他創作中所蘊涵的生命意義。

同一時期創作的《同林鳥》與《記憶零件》,這兩件作品都以撿拾而來的物件為創作主軸,不只傳遞惜物的概念與對物質生命的尊重,更是徐瑞憲小時後與家人的生活經驗與感情的記憶延伸。

《藝術家訪談》徐瑞憲

梁任宏

包浩斯的日常-梁任宏

2015年起梁任宏作品中的動力來源進一步轉向人機互動,《金剛芭雷》系列的作品也醞育而生。即使是走入生活的互動性作品,金屬工業風扔然是梁任宏創作上耀眼的亮點,這些看來可愛親和的作品其實是由許多精密的工學設計與製作技術所達成的。

另外,在形體上,梁任宏擬人化的造型作象徵。作品的循環等待著觀者施力,才完成作品的運動,也就是說作品被動地反應了觀者的互動。作品的動與不動元素成為偶發,展現了作品不確定的形體狀態。

《藝術家訪談》梁任宏

陳怡潔

包浩斯的日常-梁任宏

藝術家陳怡潔長期關注科技、媒體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2005年以「花毛泡的星期三」一作獲台北美術獎首獎,近期曾參與過的國際性大型展演為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英國沙奇畫廊的「後波普-東西交匯」。

透過同心圓的概念轉置卡漫色彩,自2014年福岡亞洲三年展所展出的《連合島》,藉由網路連結的方式建立起卡漫角色的色彩記憶資料庫。藉由參與者之間互交流產生的訊息串連,刺激了更多集體記憶的甦醒,探索網路媒體年代訊息傳遞的路徑與方法,也意謂著藝術創作可能可以提出新型態的合作式的與開放式的的群體協作關係。

《藝術家訪談》陳怡潔

有用主張 UxU Studio

包浩斯的日常-梁任宏

擅長融合藝術、空間等多重領域專業的創作團隊「有用主張 UxU Studio」,企圖向日常致敬,以新的材料與工法,重新設計台灣民間常見的辦桌傢俱。

作品由一桌八椅組成,「桌面」以花蓮特產的蛇紋石為材料,除了層次鮮明的紋路外,更蘊含熟悉的親切感;「剪刀式桌腳」將經典的台味家具添增些許現代的風格與個性;「椅凳」則轉化坊間常見的四腳不銹鋼圓凳,將不銹鋼椅面以純手工研磨的方式創造出絲絨般的紋理,增添手作溫潤的質感。日常「東西」系列希冀將生活中尋常的事物以不尋常的方式呈現,重新詮釋並非訴說一個全新的故事,而是發掘那些原本就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美好日常事物。

《藝術家訪談》有用主張 UxU Studio

胡縉祥

包浩斯的日常-梁任宏

媒體藝術家胡縉祥擅長透過新媒體技術,探討與省思人與科技、網路之間的關係。作品曾獲國內外科技藝術大獎之肯定,如義大利威尼斯拉古納國際藝術獎、日本福岡404 電子藝術節、全國美展新媒體藝術類金獎、臺北數位藝術獎等。

作品透過網路趨勢爬蟲大數據,重現過去熱門關鍵字如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東京奧運、英國脫歐,讓觀者感受決定它是過期消息,亦或是找回記憶的碎片,視覺將新聞事件以建築意象呈現,塊狀建築不定時從上落下,時間久了就會消失。

《藝術家訪談》胡縉祥

潘勁

包浩斯的日常-梁任宏

潘勁的作品,動機來自其出生澎湖的生活經驗與環境思考。〈漂流行舟系列〉以澎湖生活關聯的棄船為想像,藉由空間線狀、帶狀、塊狀來理解在地生活、經濟與家庭之間的關係。

船隻,是澎湖人重要經濟來源的工具,當一艘船因損毀而遭到廢棄,也隱喻著一個家庭的衰老與變故。潘勁藉由拍攝澎湖在地的廢棄船隻,將因戰爭、歷史事件、經濟興衰而破碎的船,重新以3D建模、繪畫的方式將其重生。這些船,已無法在澎湖的海上航行 ; 然而藉由潘勁的作品被細膩的記錄下來,彷彿一幅幅流動畫作,讓觀者在潘勁創作出的大海中,閱讀家鄉的歷史。

《藝術家訪談》潘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