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跨界合作!東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營,成功塑造三贏!
5年前在「AAM精銳藝術館」看見林文海院長的作品『握』—- 磚紅色巨大的手互握著,大度山的紅土捏塑出一種力量,堅毅與信賴…或者其他很多複雜的情緒,讓人駐足、端詳、凝神…
果真,921地震的傷痛也是藝術創作的力量,『作品』自己會說故事。
先唸美術,因為地震、因為創作,49歲才去唸建築。
林院長說:紅土系列是一個階段,用土地資源去創作,去畫畫;地震震倒了很多房子,但紅土跟大地融為一體…
5年後,因為參與「東海大學 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營」,再次與林院長結緣。
林院長說:我喜歡做手,人因為有手,才可已做建築、做很多事。我們的力量不比猩猩老虎大,但可以作創造性的東西。右手有一種權利、霸道、強勢,但左手可以溝通,比較柔性的力量,比較溫柔不強迫。
這作品取名叫『握』、永續傳承。也是創造之手。
這次,精銳為未來的住戶們典藏了這雙『握』!
林院長悠遊在東海創意學院的工作室裡,也許是因為無拘無束的能量氛圍,天地頓時顯得巨大起來。
林院長說:現在回過頭去看那些作品,跟人的價值,慢慢想做有貢獻的事情。想告訴人們自己在做甚麼。不怕改變、不受限。當時就覺得在台灣的雕塑史、美術史當中,應該要有自己的位置。不想只做個雕刻的人。把教育做好,教書就過了31年。
林院長說:作品怎麼跟社區結合,融入建築領域,戶外建築空間具有公共性格,不只是一個雕塑,希望可以引起認同、找到好的故事,對來訪的人可以說出精神理念,可以被理解…..。
作品不能只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放這個作品想引起什麼潛移默化,什麼精神,想傳達共同對這個地方、居住環境有什麼共同的精神目標,並不是為了建築來配合藝術或藝術配合建築,建築本身就是大型的雕塑藝術。
藝術品不能只是裝飾品、花瓶,它有獨立性。建築跟藝術是在一起的。
林院長說:我第一次到精銳建設的時候,精銳告訴我,你們好好把教育做好,你們只要想做,做對的事,對這個土地有幫助的事,我們當然全力支持你,讓我感覺到企業對社區的責任,我看到他們的氣度,怎麼樣讓這件事情成真、成為可能,把業界的需求跟學校教育結合在一起,業界支持一個藝術家,捐一件作品給東海,同時也有一件作品收藏在建案裡,那麼就是「雙贏」甚至「三贏」…..
讓沒有圍牆的藝術博物館,一直在擴張,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